从极具诗意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汉字笔画入场顺序和绚烂的礼花“spring”(寓意“立春”),到黄河之水天上来,从冰立方逐渐破碎,到晶莹剔透的冰雪五环……2月4日,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精彩呈现,见证了属于中国人的浪漫,也为世界奉献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视觉盛宴。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用了4个词来形容当晚的开幕式,“空灵、浪漫、现代、科技”。

科技赋能艺术是本次开幕式的一大亮点。开幕式综合运用人工智能、AR、裸眼3D等多种技术,整个鸟巢超大地屏首次实现全LED影像,以取代传统的地屏投影,画质达到16K。很多网友表示,被开幕式上的科技感惊艳到了。

火炬燃料藏在天上

开幕式上,橄榄枝环绕的巨型“雪花”很是惊艳。很多网友疑惑,这么大的雪花是什么做的?

其实,这片雪花由96块小雪花形态和6块橄榄枝形态的LED双面屏创意组成,采用双面镂空设计,嵌有55万余颗LED灯珠,充分呈现雪花的线条感和细腻的画面显示效果。

巨型“雪花”中的主火炬也是网友热议的话题。一个小小的火炬,自身的续航能力是有限的,怎么才能做到持续稳定地燃烧?其实答案也在这朵雪花里面。技术人员将冬奥主火炬的燃料藏在天上,确保火炬持续稳定燃烧。

据了解,主火炬台直径达14.89米,为实现导演组火炬台要像“钻石般璀璨闪耀”的创意理念,BOE(京东方)核心研发团队通过500多张设计图纸和近10轮的制样,研发出目前行业内发光面最窄的单像素可控异形显示产品,充分呈现雪花的线条感和细腻的画面显示效果,成功将导演组的艺术创意变为现实。

火炬升起那一刻,巨型雪花屏由中心向四周辐射开来,闪耀出波浪般层层递进的璀璨光芒,快速变换、完美同步的显示画面背后,采用的是BOE(京东方)AIoT技术体系及自主研发的同/异步兼容信发系统,异步集控能在极短时间内将大规模视频内容快速下发,同步集控确保102块双面屏幕实现毫秒级响应;此外,“主路+环路”备份的高冗余控制系统确保了火炬台播控系统的超高可靠性。同时,通过采用LoRa(远距离无线电)低延迟控制系统搭配同步播放时间校正技术,进一步确保指令下发万无一失,实现视频画面完美协同。

世界最大!8K超高清

开幕式现场竖屏上,一滴蓝色的水墨从天而降,幻化成黄河之水倾泻而下,整个场地都奔腾着滚滚而来的黄河之水。“黄河之水天上来”充满了中国美学的意趣和山水画的美感;24道激光代表24届冬奥会,雕“冰立方”有着雕刻历史、雕刻时光的深意,在此过程中,历届冬奥会被逐一回顾;6个冰墩墩则代表冬奥会的6个大项。这块竖屏是一块近60米高、20米宽的LED屏,名为“冰瀑”。

此次开幕式的舞台地面是目前最大的8K超高清地面显示系统,其建设团队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整个显示系统由4万多块LED屏组成,克服了结构承重、防水防寒等难题,让地面显示系统能够完成复杂精彩的表演。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技术人员给传统的LED屏幕穿上了一层特殊的“防护服”。首先,从视觉上呈现冰块的朦胧感,其次是起到承重作用,每平方米承重500公斤以上。此外,地屏本身还要克服色差的难题。4万多块屏幕来自不同的厂家,从设计到质地都有一定差别。

最后,经过悉心调校,在开幕式正式彩排前,地屏颜色的相似度就能够达到99.78%,肉眼几乎看不出任何差异。实现了所有显示装置的色彩、色温、亮度显示一致,将导演团队的艺术想象转化为技术层面的规格参数,实现了“整齐划一”和“步调一致”。

冰立方“雕”成冰雪五环

开幕式上,冰球运动员对准冰立方挥杆一击,晶莹剔透的“冰雪五环”破冰而出,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冰雪五环”是如何被“雕刻”出来的呢?海淀高科技企业利亚德承担了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地屏、冰瀑、冰立方、南北看台屏和播放系统等装置生产、安装任务。“‘雕刻’的视觉是在激光与冰立方3D视效的结合下产生的。”利亚德集团董事长李军介绍。

冰立方长22米、宽7米、高10米,由LED屏组成。五环本身也是一个LED屏,当它亮相的时候,位于看台4层的激光照射在冰立方上,对冰立方进行“雕刻”,随着冰立方上部顶盖的下翻,配合着激光的“雕刻”,底部的五环缓缓上升,冰立方四面的LED屏一边缓缓下降,一边播放“冰碴四溅”的三维视觉效果,三方面完美配合,就形成了五环被一点点“雕刻”出来的视觉效果。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地屏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的视觉盛宴。它是由46504个50厘米见方的单元箱体组成的,总面积达到11626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规模的LED三维立体舞台。

别看面积大,地屏却很“聪明”。比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场景,水流从冰瀑上飞流直下,地屏上汹涌的波涛宛若扑面而来,层层叠叠,带给人无比震撼的感觉。利亚德集团冬奥会开幕式项目经理王定芳介绍,地屏整体能够呈现裸眼3D效果。此外,地屏四周有一圈“黑场”,其实那也是屏幕,比如雪花飘下时,在这一区域翻转,给人的视觉效果就是雪花纷纷扬扬地洒下。地屏还带有动作捕捉互动系统,在鸟巢的“碗口”处安装有摄像头,能够实时捕捉地屏上人的动态,既美化了场景,也使得场景更具有真实感。

开幕式现场多个显示屏装置整体显示一幅完整的画面。利亚德集团冬奥项目总负责人刘海一介绍,播放系统整个地屏LED负责显示4个8K播放素材,冰屏负责显示2个8K播放素材,冰立方负责显示1个8K播放素材,再配合播控系统实现多个播放器视频输出同步,误差不超过2帧。

怎么做到步步生“雪花”?

开幕式上,有一个环节中,举着和平鸽的孩子们蹦蹦跳跳,走到哪里脚下的雪花就跟到哪里,一脚一片雪花,好像每个人脚下都有一个触摸屏开关似的。

该项目的负责人、北京电影学院教务处处长兼声音学院院长童雷教授告诉记者,《Imagine》《雪花》地面显示都是由他率领北影声音学院师生组成的实时交互视频特效团队联合英特尔团队,历时半年时间,在“鸟巢”连续工作三个多月完成的。这些浪漫场景中艺术创意的实现,是经过“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影像识别跟踪”和“基于交互引擎技术的实时渲染呈现”两个核心技术环节来实现的。

具体地说,英特尔团队基于实时捕捉技术,使用一套人工智能系统捕捉出演员的位置、形状,然后把信息传递给北影师生团队负责的系统。北影师生团队采用实时交互引擎获取演员信息后,再按照导演的美术创意需求,将其生成需要的效果,然后无延时地呈现在演员脚下,就呈现出“场上演员随走、脚下效果随动”的效果。英特尔团队的技术要求有很强大的计算能力,平时多用于运动员的动作分析;北影团队的技术需要有很强大的基于人工智能的交互引擎来支撑效果的渲染,平时多用于大型游戏。二者无缝衔接在一起,才成就了近700名小演员在巨大LED上实现无延时特效的呈现。这是世界上首次在超过一万平方米的场地上对超过600名演员进行实时跟踪与互动的表演,是科技艺术与视觉技术领域的首创。  (本报综合)

关键词: 中国式浪漫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 冬奥会 橄榄枝 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