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

产业链不同环节各有“小巨人”

依托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南海区具有广阔的机器人应用市场。据统计,南海区2021年新增应用机器人数达1056台,机器人应用企业的数量持续增长。

“南海制造”的“机器换人”浪潮,与南海机器人企业及产业的发展如影随形。

“华数机器人”是行业领先的国产机器人品牌,佛山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下称“华数机器人”)自2015年落户南海至今,已成长为国产机器人龙头企业,生产能力已达到年产工业机器人10000台(套)。7年多以来,该企业还完成了多项创新突破,包括研制出国内首个双旋机器人、建成佛山首个机器人拆装平台等。

华数机器人常务副总经理杨林介绍,目前,华数机器人与南海制造业企业合作的机器人产品已有40余款,客户主要来自小家电、汽摩、五金、卫生用品、金属制品等行业。“华数机器人+南海制造”还在机加、冲压、搬运、喷涂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应用示范。

不仅如此,华数机器人的六轴机器人销量连续4年居全国前列。放眼全球,从南海走出的“华数机器人”已助力完成超过10个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以及100多个省部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建设。今年3月,华数机器人在狮山启建南海智能机器人创新产业园项目,至今,该项目已完成地勘作业,计划明年10月投入使用。

包括华数机器人在内,南海现已聚集各类机器人企业百余家,涵盖核心零部件研发与生产、本体制造、系统集成等,基本形成了完整的机器人产业链。

为了打造这条“链”,南海已蓄能多年。从2015年起,南海开始通过区级扶持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推动制造业“机器换人”。在市场力量和地方政府“以需引供”策略的作用下,南海还“内培外引”了一批优质机器人企业。

例如,在南海机器人产业链的不同环节,机器人企业各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包括侧重核心零部件研发与生产的佛山登奇机电技术有限公司、专攻中游本体制造的华数机器人、主营系统集成的广东汇博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瓶颈

创新能力和协同不足制约发展

今年是南海区机器人产业扶持政策的又一个修订年。

《佛山市南海区促进机器人产业发展扶持办法》(下称《办法》)是南海现行区级政策,侧重吸引先进国产机器人企业落户,扶持本地机器人生产企业、集成企业做大做强,开展“机器换人”示范项目认定推广等。在2021年,《办法》惠及52家南海企业,其中仅华数机器人就累计获得奖补1278万元。

这次扶持升级,南海区决心找准瓶颈,强化靶向发力。结合相关企业、协会的声音来看,南海机器人产业发展面临着一些亟待突破的困难和挑战。

首先是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且大多数机器人企业集中在集成应用端,导致南海机器人企业在产业链分布上的结构性不足。“目前,南海机器人产业仍以机器人系统集成企业为主。”在佛山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协会秘书长高辉看来,南海从事关键零部件及机器人本体开发的企业较少,从长远来看,这不利于南海机器人产业提高竞争力。

“南海机器人”的品牌影响力也有待提高,本地制造业企业和南海机器人企业合作不足。即便是华数机器人,“南海订单”在企业全部订单中占比仅为15%。对此,高辉建言说,南海可探索建立区级重点机器人企业库,借鉴芜湖扶持埃夫特、东莞扶持拓斯达、上海扶持新时达等的经验,定向扶持一批优秀企业成为行业和区域“模范生”,同时鼓励本地制造业与本地机器人企业建立更有效的对接渠道。

再者,在机器人产业领域,南海的“对手”实力不容小觑。例如和兄弟区顺德比较,南海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机器人企业较少,机器人在区内企业的应用密度相对不足。“从佛山各区历年市级机器人产业扶持政策的获批企业数量看,南海要再加把劲。”高辉说。

加快补足“南海机器人”受制于人的环节和领域短板,也是华数机器人等企业所愿。杨林说,期待南海在引导机器人企业技术研发、推广机器人示范应用等方面加码发力,加快补强机器人产业链,鼓励本地制造业企业使用“南海造”机器人。

突破

对准短板发力谋“长线跑赢”

同样基于突破发展的紧迫感,南海区围绕找准短板、靶向突破和长远发展,推进机器人产业区级政策升级。

据悉,此次修订计划侧重引导机器人企业针对利润较高、机器人应用尚未成熟的行业需求,开展工业机器人工艺应用研发,进而从同质化竞争中突围,同时加码“内培外引”鼓励企业开展工业机器人工艺应用研发。

驱动机器人产业突破进阶,南海区计划对症下药发力,还将以“协同”为关键词出招。一是机器人产业链内部协同,通过加码支持机器人产业及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机器人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成果孵化、检验检测、认证认可、人才培训服务,更有效地培育企业成长。

二是机器人及制造业协同。南海区将在西樵纺织、大沥有色金属、丹灶小五金、狮山家电、罗村新光源等集群,引导开展工业机器人应用示范。同时,南海区还将引导支持机器人企业集中技术力量和资金,投入研发铝型材等“南海制造”重点行业的专用机器人。

视角回到机器人产品的需求和应用端。放眼全国,一组数据描绘了近年工业机器人“跑步”进入车间的热闹景象:据国家工信部发布的《“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年均增长31%;我国力争到2025年,实现制造业机器人密度翻番。

在南海,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潜力和空间同样显著,庞大的制造业产业集群既提供了制造配套能力,也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而且,南海区正在重磅支持制造业数智化转型,制造行业对于应用机器人的意识加快提升。

例如,佛山华翔汽车金属部件有限公司通过在冲压生产线应用机器人,实现自动化生产,公司去年的营业收入从2013年的不到600万元增加到60亿元。佛山英利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自2014年投产以来,购置并应用了100个以上机器人设备,有效提高了产品质量以及生产技术水平,还将继续加大“机器换人”的投入。

在华数机器人,过往的“南海订单”均来自传统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杨林说,相信在南海传统制造业提速升级的势头下,“南海订单”在该公司销售中的比重将加快提升,成为有力的增长点。

要知道,根据2020年底的统计,佛山仅有7.5%规上企业使用机器人。而截至2022年3月,南海区已拥有规上企业4038家,占全市43%。这意味着,随着制造业推动数智化转型提速,佛山特别是南海必将迎来机器人需求井喷,这是南海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巨大机遇。如何抓住契机,推动南海机器人产业补齐短板,加快实现新突破,则是南海面对的挑战。(陈梦赵进)

关键词: 南海区机器人产业 南海机器人 应用机器人 南海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