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事关千家万户,既是群众关心的基本生活需求,也是社会关切的重大现实问题。3月8日,省政府召开出台《江苏省“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江苏省基本公共服务实施标准(2021年版)》(以下简称《规划》和《标准》)新闻发布会。围绕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的要求,提出了基本公共服务“提质量”“均等化”、非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化”、生活服务“品质化”、公共服务“提效能”四大目标,并明确了各级政府兜底保障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和标准,给江苏民生建设带来了一份有“温度”的答卷。
“十三五”我省公共服务水平全国领先
“十三五”以来,我省按照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要求,以保基本、均等化、普惠化为方向,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十三五’时期,我省城乡、区域、群体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持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提供了有力保障。”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荣锦介绍。
“十三五”期间,我省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更加健全。统计结果显示,群众满意度从2016年的74.6分提高到2020年的86.05分。同时,我省公共服务保障能力也得到了全面提升。记者了解到,在“十三五”期间,87项基本公共服务清单项目和保障标准得到有效落实,基层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配置实现度达到90%以上。省财政厅预算审核中心主任朱力表示,“十三五”期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民生支出年均增长7.1%,占一般公共预算比重一直保持在75%以上,2021年已提高到79%,在东部五省市中占比最高。
此外,我省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持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资源持续向基层、农村和困难群众倾斜,地区之间差异缩小;通过加强规划引领和环境营造,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供给,多样化服务供给也得到了有效扩大。
“十四五”我省公共服务扩围提质
去年以来,国家先后印发了《“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在与国家规划相衔接的基础上,我省首次统筹基本与非基本公共服务,把规划范围扩大到公共服务,同时提出要大力发展生活服务。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我省现阶段区分基本公共服务、非基本公共服务和生活服务,主要是依据政府、社会、个人的权责关系,尤其是政府在服务供给方面承担的责任进行划分。基本公共服务以均等化为发展方向,政府承担主责,通过直接提供或购买服务方式,提供更高水平的“十有三保障”服务,在保障城乡居民生存和发展基本需要的基础上,持续缩小城乡、区域、群体的服务差距。此次《规划》提出,要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质量,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持续扩大普惠性基本公共服务供给。
非基本公共服务以普惠化为发展方向,围绕我省供需矛盾突出的托育、养老、教育、医疗等领域,统筹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政府增加服务供给,逐步实现付费可享有、价格可承受、质量有保障、供需矛盾明显缓解。《规划》提出,未来我省要优化资源配置机制,构建多元供给格局,完善要素保障体系,提升便利共享水平,实现系统性提升公共服务效能。
生活服务以品质化为发展方向,是完全由市场供给、居民付费享有的服务,政府主要负责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突出需求量大、成长性好的行业。
《规划》指出,一方面,我省已进入以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阶段,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产品的要求已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另一方面,城乡人口流动性进一步增强,我省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也给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确保实现“十有三保障”
在我省之前相关文件和“十三五”时期工作基础上,《规划》和《标准》将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领域确定为“十有三保障”,即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逝有所安、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行有所畅、环境有改善,以及优军服务保障、文体服务保障、公共安全保障。“此次我省《规划》,比国家增加了‘逝有所安、行有所畅、环境有改善、公共安全保障’4个领域,以更好满足我省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李荣锦说。
从“十有三保障”这13个公共服务领域出发,围绕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的目标,《规划》设置了35项主要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12项、预期性指标23项。例如:在幼有所育领域,《规划》提出了在2025年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5%或以上的约束性目标,与2025年每千岁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左右的预期性目标。
在老有所养领域,《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省接受上门服务的居家老年人数占比预期达到18%,并给予了乡镇(街道)范围具备综合功能的养老服务机构覆盖率达到100%的约束性目标。
此外,《规划》中还针对行有所畅领域设置了城乡公交一体化达标率80%的预期性目标、针对优军服务保障领域设置了转业军官和政府安排退役军人安置率100%的约束性目标,等等。
《标准》则是标准化推动均等化的具体行动,围绕实现让人民群众公平可及获得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明确了各级政府兜底保障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和标准,细化明确了每个项目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政策依据、支出责任、牵头责任单位等。李荣锦表示,我省《标准》包括“十有三保障”13个领域和“12345”热线服务,共31类90项。主要涉及两方面基本保障:一是广大群众普遍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二是聚焦老、幼、病、残、困等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存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