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区 这座软件名城加“数”前行

厦门市提前布局数字经济发展规划,通过创建软件名城集聚信息技术优势,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文创等新兴产业领域率先发展,积累了厚实的数字产业基础,也为引领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技术支撑。

“数字化政务服务在疫情期间给市民带来极大便利,生活照旧,感到心安。”完成落户的黄明捷这样评价厦门带给他的初印象。

今年9月,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厦门的节奏。第一时间,全市采取分级管控措施,人员流动聚集大幅减少,城市少了往日的热闹与喧嚣,但在很多市民眼中,这座城市并未因疫情而“暂停”。刚签购房合同不久的陈聪在线提取了公积金按时交付了房款,初到厦门创业的黄明捷通过手机完成了落户申请……

疫情期间,厦门市公安、人社、医保、交通、工信等多部门应对疫情形势变化,落实防控要求,开展相关业务“不见面”办理,市民、企业通过网上厦门“e政务”“i厦门”等政务系统台,足不出户就能在疫情期间办理急需业务,保证了一系列围绕市民城市生活的综合服务工作有序开展,也最大限度隔绝了病毒传播途径。

政务数字化是厦门年来数字化建设的一个缩影。《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厦门要建设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区。多年来,厦门持续以“数字”驱动各方面改革创新,不仅让群众切实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便利,还逐步建成了具备配套齐全的园区载体、形成了较为坚实的数字产业基础和优良的营商环境,为当地高质量发展带来强大动力和蓬勃生机。

数字红利勾勒智慧城市新图景

“没想到,这么快就办下来了。”厦门百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财务总监苏丽娜对厦门的行政审批效率称赞有加。不久前,公司刚完成经营贡献奖励扶持资金申请,申报过程中只需上传材料到台,适时关注进度,短信通知提醒,全程都在网上操作,一趟不用跑。

“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是厦门数字化建设追求的目标之一。年来,厦门市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为抓手,大力推进“全程网办”“掌上办”“自助办”网上政务服务,“不见面审批”逐渐成为厦门政务服务主要方式。

在厦门几乎家喻户晓的“i厦门”台上,市民、企业注册登录后即可随时随地接受政务、生活、健康、教育、文化等全方位在线服务。这一台的背后整合了50多个政府公共服务系统、集成350多项应用及服务,在线可预约办理事项超3000项,覆盖14大类便民服务领域。

厦门“e政务”自助新模式更是全国首创。在厦门,无论市民或是游客,在便利店“刷脸”就能办理打印社保存证、补办临时身份证明等业务。汇聚12个部门113项业务的“e政务”自助服务一体机分布在城市便利店、银行、企业园区等人流密集场所,为群众提供24小时服务,已累计办件量超260万件。

“群众办事方便了”的背后,是强大的信息互联共享和数字台支撑。据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统计,厦门人口、法人、信用、证照、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等基础数据库累计汇聚超10亿条数据,公共安全、交通等专题数据库累计汇聚超1300亿条数据,根据各部门数据共享需求,目前开发了人口基本信息、个人社保信息等1618个共享数据目录,这些目录中的数据被各部门累计调用超12亿次。

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厦门积极推动数据汇聚共享、安全开放等工作,通过数据跑路和业务协同等方式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水,群众办事体验感、获得感持续提升,共享信息互通互联时代带来的“数字红利”。

软件名城集聚信息技术优势

发展数字经济,厦门已具备良好的基础。厦门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IT专委会主任吴权夫介绍,在厦门市数字经济中,数字产业化部分发展较快,增速较高。厦门市通过建设软件名园、集聚软件名企、培育软件名品等多项举措,不断推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稳步扩大,细分领域优势突出,园区载体不断完善,形成特色鲜明的软件产业发展格局。

2019年3月,厦门获评“中国软件特色名城”,成为全国12座“中国软件名城”之一。2020年,厦门数字经济规模3650亿元,占GDP比重57%;数字经济领域高成长创新企业112家,占全省38%。

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厦门软件园三期迎来4个项目的签约,总投资额约19亿元人民,其中3个项目都与数字产业相关,分别是亿海蓝数据项目、锐天数字科技项目和达闼云端机器人项目。软件园三期运营方厦门信息集团负责人介绍,作为厦门最具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服务运营商,软件园三期设立金砖未来创新园,重点围绕5G、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内容、跨境电商、半导体集成电路等领域打造项目合作开发交流台。

眼下,厦门软件园持续扩容增效,已发展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载体,园区累计在册企业超6200家,产业员工12万人,形成“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创意、智慧城市及行业应用、电子商务、移动互联”五大行业细分领域的产业体系,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良好的产业发展沃土中,软件园培育出美亚柏科、亿联网络、吉比特、美柚等诸多知名企业。

美亚柏科如今是国内电子数据取证行业的龙头企业,国内市场占有率超40%。美亚柏科常务执行总裁栾江霞表示,在“后疫情时代”,“智慧城市”与“网络空间安全”业务成为美亚柏科转型的重心。美亚柏科以大数据治理、人工智能和装备制作等核心技术为基础,积极参与城市数字化建设,同时还积极“走出去”,为“一带一路”部分沿线国家提供技术服务,这背后都离不开各项惠企政策的落地落细。

记者从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获悉,三年,厦门出台5个专项政策,覆盖集成电路、工业软件、人工智能、信创等信息通信技术关键核心领域,每年兑现资金2亿元,设立产业投资基金22只,总规模2000亿元,重点扶持孵化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

受访专家认为,厦门市提前布局数字经济发展规划,通过创建软件名城集聚信息技术优势,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文创等新兴产业领域率先发展,技术、人才和企业聚集形成了配套齐全的园区载体,积累了厚实的数字产业基础,也为引领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技术支撑。

助力千行百业“上云用数赋智”

厦门台经济蓬勃发展,从生活服务台逐步向生产服务台延伸。目前,厦门拥有中国首个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厦门远海集装箱码头;拥有全球首个完全基于鲲鹏架构的云化超算中心——厦门鲲鹏超算中心……大批企业先行先试,投身到厦门数字建设中,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做出探索。

有专家指出,数字化转型对传统企业来讲是充满困难的重生之路,传统企业将面临对数字化建设意义认识不足、现有信息系统众多无从下手、缺乏数字化转型资金支持等诸多困难。而另一方面,对软件企业来讲,国产化工业软件、嵌入式软件不足亟待研发,也是软件企业参与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以获得进一步发展必须要迎接的挑战。

2019年,厦门出台《厦门市加快数字经济融合发展若干措施》,给出涉及三个方面的13条具体扶持措施,提出要加快推动区块链、人工智能、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产业数字化是数字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造业企业提质降本增效的必由之路。下一步,厦门对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支持将会进一步加强,包括推进5G网络覆盖工业园区、加强数据中心、超算中心等数字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集聚一批优质服务商开展企业转型诊断、指导企业制定实施计划,从机械装备、计算机与集成电路等数字化转型试点企业中形成大企业、中小微企业、不同行业的转型路径,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应用解决方案,加快推进千行百业的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推动传统企业转型升级。(记者 符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