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年世界5G大会即将到来之际,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黄宇红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以“高歌猛进”来表述全球5G的发展进程。
我国5G牌照发放已两年有余,个人用户数量不断攀升,行业应用全面绽放,但黄宇红也指出,5G在垂直行业的融合应用中尚有商业模式创新难度大、行业应用需求千差万别等诸多问题待解决。
全球5G发展高歌猛进 实现“三个前所未有”
谈及当前5G发展状况,黄宇红给出了“三个前所未有”。
首先,5G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全球快速部署和商用。
据GSA数据,截至2021年4月底,全球共有64个国家和地区的163家运营商启动了5G商用服务。
从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看,截至5月末,我国三家电信运营商5G手机终端连接数达3.35亿户,比上年末净增1.37亿户。
其次,5G行业应用前所未有的多。
黄宇红说:“许多行业对5G应用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热情。如果说一年多前谈5G,更多的是一种设想、一些方案,经过这一年的努力,已经有很多应用成功落地实施。”
黄宇红介绍,中国移动已经面向15个行业落地100多个全国龙头企业示范项目,各省也已有超过2000个本地行业应用落地,很多企业已切身体会到5G带来的生产效率及安全程度的提升。
还有,中国贡献前所未有的大。
据黄宇红介绍,中频段5G、大规模天线等我国主导的技术方向已经成为主流;我国牵头制定并主导的5G SA(独立组网)模式在全球率先商用,并获得越来越多的运营商支持;我国积极贡献的5G第二个版本R16标准也已冻结,产业即将进入网络建设和应用阶段,5G将因此释放更强大的能力。
智慧无处不在、万物可感可控、算力存储无限、数据创造价值、应用本地可得、行踪随时可知……随着5G与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边缘计算等技术的不断融合共生,这样的场景将不再是想象。
作为全球运营商龙头,中国移动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牵头5G国际标准制定,联合产学研用推动信息通信产业转型发展。
5G行业融合应用破局尚需努力
5G赋能社会数字化发展,垂直行业的融合应用是关键,也是电信运营商转型发展的着力点。
黄宇红表示,阻碍5G行业应用落地尚存在的诸多挑战。
首先,行业需求千差万别,他们不仅需要连接能力,还需要更多的差异化能力解决生产中的各种问题,这些能力与原有协议和系统的兼容问题也不能忽视。
其次,传统通信服务收费量纲相对简单,相比之下,5G商业模式创新难度大,全球电信运营商都处在探索中。
此外,目前5G的能力尚不能满足某些行业特殊应用场景的需要,还在等待标准的继续完善。与此同时,5G应用的行业标准缺失导致很多行业不敢也不会复制应用。
另一个5G行业应用大规模发展的障碍是,行业应用终端差异大、成本仍然偏高。
据黄宇红介绍,为解决这些发展中的问题,中国移动正在与行业和产业联手有针对性地寻求解决方案,以达到“需求共同发现、产品共同创新、项目共同交付、价值共同创造”的目的。
针对行业用户的差异化需求,中国移动在推出“优、专、尊”定制化网络服务模式的同时,推出了9 one平台,也就是包括工业、农业、医疗、教育、金融、城市、园区等在内的九个针对不同行业的开放平台,以满足不同类型的客户的业务需求。
在5G商业模式的创新上,中国移动推出的“BAF多量纲”5G专网商业模式,支持带宽、速率、连接数等多维度收费模式,使计费更灵活,定制化的分级权益体验,让服务更贴心,“按单点菜”的设置,降低了客户的使用难度。
对于终端差异大、成本高的问题,中国移动正在推动通用模组标准制定,研发推进面向行业的低成本芯片,通过“5G行业终端扬帆计划”凝聚行业需求,开展联合研发,以推动行业终端向规模化和低成本发展。
据黄宇红介绍,为不断丰富5G能力,中国移动一方面继续在国际标准组织3GPP推动相关标准的完善,以确保R16标准如期完成,推进R17、乃至R18标准制定。另一方面,为推进5G赋能各行业,中国移动正积极在各类跨行业合作组织中与行业客户、伙伴共同研究融合标准。(记者 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