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就有“嫦娥奔月”的传说,寄托着中华民族探寻浩瀚太空的美好愿望。

24日凌晨4点30分,这是令所有中国人激动和自豪的时刻,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嫦娥五号奔月而去。

作为我国无人探月的收官之作,嫦娥五号几乎汇聚了目前中国航天所有最顶级的技术,它按计划共持续20多天,最主要的亮点是要从月亮上“挖土”回来。

有关专家表示,这次发射也将是中国载人登月的一次超前预演,为10年后的载人登月进行技术验证。

也许会有网友说,美国人在50多年前就实现了载人登月,咱们还要等10年,真那么难吗?

其实,中国和美国登月路线不同,其技术设计、价值因素等要复杂得多。

而且,当时美苏搞“太空竞赛”,登月的“形式”大于“内容”,花费更是达到惊人的255亿美元,有人按购买力换算成现在的价值,相当于花去了2000亿美元。

众所周知,载人登月能否成功,除了拥有先进的科技实力外,还需要培养一批素质过硬的航天员。

应该说,能够被国家选中执行航天任务,那绝对是一件无尚荣耀的事情。

截止到现在,咱们国家已经选拔了2批航天员,今年10月1日,第三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也结束了,共有18名预备航天员(含1名女性)最终入选,但是最终的名单还没有敲定。

其中,第一批航天员中已经执行了飞天任务的有杨利伟、景海鹏、费俊龙、聂海胜、翟志刚、刘伯明等,第二批航天员中已经执行了飞天任务的只有刘洋、王亚萍、陈冬3人。

做个假设,如果10年后,咱们国家真的进行载人登月,这些已经飞天的航天员中,谁还有希望被选中参加这次任务?

执行航天任务对航天员的身体素质要求特别高,年龄太大肯定不行,就目前来说,景海鹏是飞天最多,也是执行任务时年龄最大的航天员。

2016年10月17日,50岁的景海鹏执行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并担任任指令长。

看来,这个年龄有可能是国家确定的基本“红线”。

照此分析的话,第一批已飞天的航天员大都出生于60年代,而且已经有几位荣升将军,就是现在都很难再执行航天任务,更别提10年后。

那么,有希望的只有第二批中的刘洋、王亚平、陈冬3个人了。

通过已公开的资料我们发现,刘洋和陈冬出生于1978年,王亚平出生于1980年。

10年后,刘洋和陈冬已经52岁,而王亚平正好50岁,届时她很可能上演景海鹏高龄飞天的奇迹。

其实,这个也不一定,因为在国外超过50岁依然服役的航天员也不少。

比如,美国航天员约翰·格伦,这位老爷爷在1998年10月搭乘发现号航天飞机进入太空时,已经77岁高龄了。

航天是塔尖上的事业,科技是攀登塔尖的天梯。届时,无论谁会成为中国第一个登月的航天员,那绝不是一个人的光荣,而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