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人类已经制造出不少黑洞了,丝毫没有对地球甚至周边环境产生任何威胁。

人造黑洞的设想最早由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威廉·昂鲁教授提出,他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采用流体方法制造黑洞,加速流体超过音速时,会在中心生成一个黑洞,这种黑洞没有足够的引力,只能吞下声音,对周围所有东西毫无作用力,但演示了黑洞的某些性质。

2005年3月18日,美国布朗大学物理教授霍拉蒂·纳斯塔西制造了一个更接近真实的黑洞,他在重子对撞机中让两个接近光速的大原子核(如金原子核)相撞,产生了3亿倍太阳表面的温度,实际上就是一个很小很小炽热的火球。这个火球看起来并不像黑洞,但具备了黑洞的某些性质,可以把周围10倍于自身质量的粒子吸收。

这是一个重大突破,说明黑洞是可以认为制造出来的。

中国南京东南大学的崔铁军团队也做了一个黑洞,这个黑洞是电磁黑洞,通过电磁波的传播轨迹类比引力场下弯曲空间中的运动轨迹,揭示了真实黑洞的部分性质。

以上这些人造黑洞的实践都一定程度的对黑洞的性质进行了探索,但并非与真正现实中存在黑洞完全一样。

这套大型强子对撞机坐落在欧洲瑞士日内瓦近郊,全称Large Hadron Collider,简称LHC,地下的环形隧道长27.36公里,可以将粒子加速到光速的99.99%,粒子碰撞点温度可以达到太阳中心温度的10万倍,而粒子运行加速腔的工作温度则可以低到1.9K(-271.3摄氏度),腔内气压可低达10^-13地球海平面气压,也就是比月球极度真空还低10倍。

在这人造极端环境下,可以制造出宇宙大爆炸刚开始那一瞬间的状态,当然也可以制造出一个人造黑洞。

事实上,这台强制对撞击自从2008年9月10日正式运行以来,已经创造了许多世界顶级成果,或许也已经制造过许多的人造黑洞了。

但这种环境和状态都是极其微观的,粒子级的,这种粒子级的黑洞是很难捕捉到的,因为它们即便穿透相当地月距离厚度的钢板,也可能不碰到一个原子,而且瞬间就会蒸发掉,对周边环境没有任何损害性影响。

专家经过深入的研究后得出结论,利用粒子碰撞产生的黑洞所释放出的射线,远远大于其吸收的物质,因此这种黑洞在吸收物质之前就蒸发殆尽了。

事实上,我们宇宙就是一个超大型的碰撞机加速器,每时每刻都有无数地高能粒子撞击地球大气表层,这些撞击可能产生了无数个微型黑洞,但地球安然无恙,我们毫无察觉。

在大型加速器里,这些可能形成的微型黑洞几乎不可能维持吸收物质的存在,即使一年产生1000万个这种黑洞,也可能只有10个被捕捉观察到。

事实上真是这样,虽然科学家们在这台大型强子对撞机里制造了很多奇迹,观察到了宇宙大爆炸瞬间的极端状态,但没有捕捉到一个真正的黑洞。

可以肯定的是,在这些极端状态下,黑洞时出现过的,这种粒子级的微型黑洞稍纵即逝,像鬼魅般的存在。

科学家们认为,这种黑洞即便要吞噬一个质子,也需要100个小时,因此其吞噬1毫克物质,要花比宇宙寿命还要长的时间。与之相对应的是,由于辐射对质量的丢失,在它还没有吞噬掉一个质子时,这个黑洞早就被蒸发掉了。

人类目前还没有能力制造更大一点的微型黑洞,因此所谓人造黑洞会终结人类的担忧,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还是多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