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未来中国经济建设的一个总纲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现代先进产业是关键。现代先进产业体系的特征有三:以科技为核心;产业附加值高;低能耗、绿色。内生性有三:其一,现代先进产业体系不光体现在产品的先进性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拥有知识的消化吸收与集成创新能力、科学研究与产业化能力以及智力资本的质量与数量;其二,现代先进产业体系产业价值链要对生态系统有支持;其三,低碳、绿色是产品附加值高的内在体现。这样看来,低碳、绿色是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大势,技术进步是推动低碳发展的关键推动力量。

低碳发展技术进步的内涵

低碳技术是随着低碳经济的兴起而提出的技术创新概念,意指使排放气体含碳量较低甚至没有含碳量的技术。根据我国《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低碳技术是指能减少或消除二氧化碳的清洁技术。根据减排机理,低碳技术可分为零碳技术、减碳技术和储碳技术。根据技术特征,可分为非化石能源类技术、燃料及原材料替代类技术、工艺过程等非二氧化碳减排类技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类技术和碳汇类技术等五大类。

低碳技术进步是指低碳生产过程中通过配置生产要素的比例而提高投入产出效率的各种活动的集合。不仅包括使用新的劳动工具,发明新方法,对现有技术进行创新,而且包括劳动者技能的提高和社会创新环境的改善等,涵盖了各种形式的知识积累和改进。

低碳技术进步可以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这是低碳技术进步的核心内涵。低碳技术的进步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技术创新可以生产出新的产品,提高产品质量,符合市场对低碳产品的需求,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和利润率,促进经济的增长。

同时,由于在生产过程中生产流程和生产技术得到改善,能源利用率提高,因此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速度,使其与经济增长呈现不平行不一致的“脱钩”现象。研究发现,温室气体排放可能符合环境库兹涅茨的假说,即人均温室气体排放与人均收入之间存在近似于倒U形的曲线关系。如果我国能够加大对低碳技术的投入,提高低碳技术的研发效率和自主创新能力,就能在不牺牲经济增长和繁荣的情况下,取得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经济活动的低碳化,获得较高的生态经济效益。

低碳技术进步有四个特征

笔者认为,低碳发展的技术进步具有四个特征:台阶性、效率性、阶段性、适宜性。

其一,低碳发展呈现一种台阶性的特点,当低碳技术发展到一个阶段,相应的应用便能快速发展。近几十年来,太阳能发电、核电、生物质发电、风能发电快速发展,出现了超超临界参数发电机组、增压循环流化床燃气、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等节能减排技术。同时,低碳企业应积极储备技术,布局下一个台阶的应用。

其二,低碳发展是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配置效率的过程,其中能源效率的高低是关键环节。研究美国、欧盟、日本等国不同的节能减排技术,发现尽管这些国家的初始资源禀赋不同,技术选择重点路径不同,但在选择路径时追求效率的经济学原理却是一致的。所以低碳技术进步应以效率为基础。能源效率反映了能源利用水平的高低,它通常是指使用能源生产的服务与产出量和能源投入量的比值。研究表明,我国能源效率水平还低于发达国家,因此通过提升能源效率来促进低碳发展的潜力很大,改进能源利用效率已经成为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

其三,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阶段性特征,低碳技术进步也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在经济的起步阶段,技术进步主要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经济规模等促进经济增长,经济活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是不断增加的;当经济进入高速增长阶段,二氧化碳排放超过了环境容量,资源、环境矛盾凸显,技术进步除了促进经济增长之外,还需要维持生态平衡,即此时技术进步的首要任务是协调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这一时期技术进步对碳排放的影响比较复杂。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进入到平稳增长阶段,工业中的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减弱,技术进步的主要任务是降低人们生活中的碳排放。因此,低碳技术进步呈现出阶段性特征。

其四,一个地区低碳发展程度不同,其技术进步的策略也会不同,最终会导致技术进步选择路径的不同。按照效益原则,对于那些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且已经聚集了较多优秀的研发要素的地区,这些地区更适合于采用以自主创新为主的内源式技术进步路径。而对于那些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的地区,由于其研发资源匮乏,客观上采取以技术引进为主的技术进步路径将更加具有经济效益。如果这些地区选择了不适宜的技术进步路径战略,由于该地区不具备自主创新所需的资源禀赋,而一定要选择自主创新的内源式进步路径,那么这种技术进步路径选择就会超出该地区技术生态环境要素禀赋的承载能力,这种技术进步就会缺乏自生能力,并且造成了要素禀赋结构升级采取了超越式发展方式,不利于发挥区域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技术进步进程就会受到较大影响。

低碳发展的技术进步机理

第一环节是能源低碳化。

技术进步可提高化石能源利用效率,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R·D资本和人力资本增加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如果研发投入增加,则能源利用设备、能源技术和管理的研发劳动就越多,可以改善产品或工程设计开发的水平,或者更新设备工艺,提高设备系统的使用寿命,进而可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人力资本的不断积累,则可以改进能源利用设备,优化其余生产要素的配置,提高能源的节约意识,促进能源消费方式发生变革,由粗放式利用向集约式改变,进一步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FDI技术外溢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FDI技术外溢效应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主要通过三种方式进行:一是外商采取与我国能源企业合资的形式进行技术转让和人力资源培训;二是跨国公司的示范与我国企业的模仿;三是外资企业与我国大学、科研院所共同从事研发活动或在华设立研发中心。需要说明的是,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方面,技术进步并非单独起作用的,也就是说,技术可以通过影响其它的因素来提高能源效率。

除此之外,技术进步促进低碳技术或零碳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技术进步对新能源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技术进步促进新能源资源的勘探和发现,拓展了新能源的种类,增加了新能源的储量;二是技术进步提供了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的渠道,提高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效率,促进了新能源向可供利用能量的转化,是实现新能源供给的必要保障;三是技术进步拓宽了新能源利用方式,丰富了新能源应用领域,是推动新能源综合利用、循环利用、高效利用的关键因素。

第二环节是生产去碳化。

去碳技术是技术进步促进低碳发展的重要领域,主要表现为碳捕捉和碳封存技术(CCS)。CCS是指将大型发电厂、钢铁厂、化工厂等排放源产生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并用各种方法储存以避免其排放到大气中的一种技术,它包括二氧化碳捕捉、运输以及封存三个环节。CCS技术在不实施大规模改造电力供应系统的条件下,为大面积降低大气中CO2排放提供了非常大的发展能力。尽管从本质上看,只有一个完全的除碳能源体系才能避免危险的气候变化,但CCS技术能够对短中期固定大规模减少CO2产生很大的影响,是一个能够选择的技术方法,因此也快速地发展壮大。目前,碳捕捉技术成本高、碳封存技术存在较大的碳泄漏风险,制约了它的广泛应用。通过技术进步,实现CO2捕捉的低成本化和碳封存的低风险化,推动CCS的广泛应用,这将有助于低碳发展。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将CO2捕集、埋存与油气田提升采收率相结合是CCS技术现今阶段比较可行的办法,也比较符合发展阶段和能源构造的实际情况,不但完成了CO2减排的社会效益,还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而且是目前实现CCS技术的最理想路径。

第三环节是产业低碳化。

技术进步通过作用于产业结构变迁促进低碳发展,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首先,技术进步推动产业转型。

其一,技术进步是推动主导产业转移。当前,随着新能源技术、智能制造和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的面世,第三次产业革命出现,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新能源汽车等一系列新兴绿色产业相继诞生,技术进步推动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

其二,技术进步刺激需求结构,使产业结构发生调整。技术进步可以从四个方面影响需求结构,进而引起产业结构变动:一是技术进步可以降低产品成本,引起市场扩大,从而使需求发生变化;二是技术进步可以降低资源消耗强度,使可替代资源增加,进而改变生产需求结构;三是技术进步可以促进消费品升级换代,引起需求结构的改变,进而改变产业结构;四是技术进步与需求变化时互相影响和互相促进的,两者综合作用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

其三,技术进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随着低碳发展成为重要追求目标,技术进步将引导产业结构转向低碳产业为主体。低碳产业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特点的产业,是现代产业的发展方向。从发展路径上看,低碳产业包括发展新兴绿色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传统产业的低碳化发展。

其次,产业集聚推动低碳产业集群。

发展低碳产业集群的模式主要包括:其一,将传统制造业集群改造成低碳产业集群。措施包括:一是加强现有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督促企业实施节能减排改造,对不达标的高耗能企业要坚决淘汰;二是大力打造环境友好型企业,推动企业节约生产、友好生产、绿色生产;三是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

其二,将工业园区改造升级为低碳产业集群。措施包括:一是提高环保执行标准,严格按照国家的各项环保标准建设工业园区,打造循环园区、绿色园区;二是延伸园区内产业链,引进上下游相关企业,不断完善产业链分工,打造资源集约、分工明确、互利共赢的工业园区。

其三,将生产性服务业集群提升为低碳产业集群。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技术、保险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

总的来看,技术进步是推动低碳发展的关键力量。我国要实现低碳发展,必须要依赖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是低碳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从整体上看,技术进步通过能源低碳化、生产去碳化、产业低碳化等三个层面作用于低碳发展。(贾品荣)

(作者系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研究员)